臺北市立圖書館

  2023年08月02日 | 863期 | 臺北市立圖書館電子報E-paper  
活動快報
藝文活動表 市圖之窗 Facebook Podcast-熟讀深思 Instagram
主題活動 萬興分館「改造財富腦」書展,充實你的理財知識。...more
講座 廣慈分館「移走快轉的癌症時鐘,打造樂活健康的人生」健康講座...more
研習班 延平分館7/30、8/27、9/24、10/22、11/26(週日) 「不一樣的生活」樂齡手機平板研習班...more
讀書會 石牌分館生活日語讀書會...more
展覽 總館暨各分館、民眾閱覽室於8月辦理「爸爸,想BOOK想我」父親主題書展及說故事活動...more
影片欣賞 西湖分館《週三電影院》─經典影片,歡迎蒞臨觀賞...more
兒童活動 長安分館8/5(六)林老師說故事特別活動「爸爸您熊讚」,歡迎參加。...more
留學活動 總館美國資料中心-「玩麥塊學程式-圖書館神秘事件簿」活動,歡迎參加!...more
圖書館利用教育 清江分館112年圖書館資源利用研習課程...more
其他 「臺北市政府獎勵研究報告運用資料」徵件中,歡迎踴躍報名參加!...more
活動線上報名  Bookstart閱讀起步走相關講座   ...more 

▌熱門排行


▌新到圖書
圖片來源:AMAZON網路書店
跌落神壇的金融天才 :
史上最大對沖基金LTCM興衰啟示錄

作者|洛恩斯坦(Lowenstein, Roger)
出版|行路出版
圖片來源:三民網路書店
110件提升專注力的兒童美勞 :
開啟孩子智慧與專注力的魔法

作者|李惠珍(珍珍老師)
出版|教育之友文化
圖片來源:三民網路書店
茶之造 :
 蔡榮章茶之書

作者|蔡榮章
出版|出色文化
……更多新到圖書

圖片來源:三民網路書店

作者|木原實
出版社|台北市 :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出版日期|2021
語言|繁體中文

漫畫圖解 快問快答 災害求生指南. 1, 地震 : 地震來了怎麼辦?

地震!「趴下、掩護、穩住」 災難求生,一直是臺灣人成長裡被忽視的教育。《災害求生指南:地震來了怎麼辦?》,儘管是日本的書,但相當符合臺灣的環境樣態,如:地震逃難時,須遠離大樓、避免招牌砸落的風險;需遠離河岸、避免河堤變化引起傷害等。 作者的提問很切合生活,令人思考再三,如:離家去避難所前,要不要鎖門?洗澡到一半,地震來了,要先衝出去還是先趴下?(還是先穿衣服?) 書中的建議,也常違反直覺,如:海嘯警報正響,看到親友在遠方,要不要找他一起逃?答案是NO,因為海嘯可能很快就來襲了,所以逃生的每一秒都很珍貴。倘若將時間花在尋找親友,海水、大浪可能在下一秒就沖至我們的腳邊了。 如果避難時扭到腳,要不要先去醫院?答案是NO,災難發生時,醫院會先救重傷瀕亡的傷者,同時醫院裡也會擠滿了患者、警消等人,為了避免增加醫護無謂的負擔,小傷可至避難所再處理。 而此書更帶有臺灣在地的資訊,如:災難時,若家人的電話不通,怎麼留話給對方?答案是撥1991內政部消防署報平安留言平臺,可協助留言給特定手機。 若您家裡有國小的孩子,請陪著他一起讀這本書。陪他,也陪著自己學防災。
——蔣維倫
圖片來源:三民網路書店

作者|蘿瑞.亞歷山大
出版社|新北市 :字畝文化創意有限公司
出版日期|2021
語言|繁體中文

顯微世界 : 微生物學之父安東尼.范.雷文霍克的故事

顯微鏡能將微小不可見的物品影像放大,讓我們可以用肉眼來觀察,最早的顯微鏡是在1590年由荷蘭的詹森父子所首創,他是一位眼鏡商,同時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•利珀希也製造了顯微鏡。 第一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的科學家是義大利的伽利略,他在1611年通過顯微鏡觀察到一種昆蟲後,第一次對它的複眼進行了描述。第二個是荷蘭亞麻織品商人雷文霍克,他自己學會了磨製透鏡,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。 本書就是介紹雷文霍克一生的全彩圖文傳記,詳述他從一個沒受過正規教育的素人,如何以無窮的好奇心和無比的毅力自學,終而發現微生物奧秘的歷程。 這位業餘的科學家,經由手工自製的顯微鏡,首先觀察並描述細菌、原生動物和單細胞生物,因此被稱為「原生動物學和細菌學之父」,為後世的生物學研究奠定了基礎。 本書的文字作者不僅仔細爬梳雷文霍克的生平,深入傳主對微物世界的澎湃情感,更對相關的科學知識精確佐證,加上生動明晰的插圖,見證傳主的經歷和詳解科學知識,可說是一本兼具感性和知性的科普讀物,能引領兒童讀者看見燦爛豐富的微觀世界。
——莊世瑩
 ……更多好書